FHB focuses on the immune system related services and innovative R&D. Our goal is to establish the cell-based immunotherapies for cancers and autoimmune disorders.
FHB sets up a brand new 661 square meters laboratory, which is qualified with Good Tissue Practice and ISO/IEC 17025 of 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 (TAF) certificated.
The mission of FHB is to persistently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 promote the clinical trials and obtain the medical certificate.
FHB provides immunoprofil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testing, regulation of cell therapy contracting immune cell manufacturing, immune cell bank and contracting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health examination, immunoprofiling is a well testing item to assess the possibility of disease, including cancer or other immune related disease. FHB provides several immune system services and cooperates with medical center, clinic and health care center to carry out the customized immunoprofiling analysis.
FHB has cooperated and proposed autoimmune cell therapy with several medical centers and clinics. Once received the permission of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CDE), patients can be conducted the immune cell therapy in the cooperative medical institution.
FHB provides customized services of clinical trial management to satisfy each requirement of specific products, such as document preparation for IND, application of IRB/FDA/TFDA, project management of clinical trials,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experimental data, redaction of clinical report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laboratory etc.
FHB constructs a complete screening platform for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based on intensive research. We utilize the advanced flow cytometer and epitope-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accurately identify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日前,富禾生醫(7773)宣布其開發的免疫輪廓導向鼻咽癌診斷技術,已取得臺灣、日本發明專利(台灣發明字號:I890152、日本發明字號:7696971)。該技術可大幅提高鼻咽癌患者早期診斷的準確度,以達到及早治療、提升治療成效的目的。 富禾生醫表示,除了作為疾病診斷的輔助工具,其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專利平台,亦可依個人免疫細胞狀態提供合適的免疫療法建議,協助醫師進行更完善精準的診斷及個人化醫療。 富禾生醫董事長趙毅表示,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每年約有1400多人罹患鼻咽癌,死亡率將近五成,其中的關鍵是因為鼻咽癌的早期診斷挑戰性很高。由於鼻咽的構造複雜、影像檢查存在盲區,加上初期症狀表現高度多樣化,導致影像學與活檢技術經常難以及時偵測早期病變。 趙毅進一步說明,目前臨床上常用的EB病毒抗體與cDNA檢測,在靈敏度與特異性上有限,只適合作為輔助診斷的方法之一。多數鼻咽癌患者在疾病進展至晚期後才獲得確診,將會嚴重影響治療成效與預後表現。 針對這項未滿足醫療需求,富禾生醫開發出「免疫輪廓導向的全新診斷技術」,這項創新技術是一款高通量、客觀且可定量分析免疫細胞變化的診斷輔助工具,只需要少量周邊血樣本就可以進行分析。 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表示,這項技術結合多重螢光染色流式細胞術與AI機器學習演算法,全面搜索出癌症患者與健康人之間免疫細胞族群比例的差異,並建立疾病專屬的免疫指標。 其中,多重螢光染色流式細胞術涵蓋4種關鍵染色套組,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調節細胞、單核球與樹突細胞等,共計超過30種的標記分子,再透過AI機器學習演算法進行分析。 實證結果顯示,此預測模型的AUC達到0.98、靈敏度高達100%、特異性達90%,證實其為高準確率的診斷輔助工具。 李建謀表示,富禾生醫正持續開發免疫輪廓導向診斷技術的可能性,預計拓展運用至乳癌、肝癌、結腸癌、直腸癌等其他實體腫瘤的早期偵測與風險分層,也將其應用在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評估、癒後情形預測及療效追蹤…等用途;於此同時,富禾生醫也將與醫療資訊系統整合,投入AI診斷系統開發,期望創造出全自動化免疫輪廓診斷工具。 此外,富禾生醫的創新染色套組,亦規劃開發成標準化臨床檢驗試劑產品,未來可提供臨床實驗室或免疫分析中心作為標準檢測工具,為病患打造更快速、更精準的個人化醫療服務。 (責任編輯 / 吳培安) 文章來源 : 環球生技官網
撰文 | 環球生技 記者 彭梓涵 日前(13日),富禾生醫(7773)舉辦「2025免疫助孕醫學研討會」,邀請桃園惠生保安婦幼診所院長宋碧琳醫師、愛群醫療集團院長賴榮年醫師,分享個人免疫系統中,周邊自然殺手細胞(NK)與B細胞對生殖力的影響,以及免疫助孕的精準診斷,並分享臺灣在免疫性不孕診斷與治療方面的最新臨床經驗與策略。會中富禾生醫首度對外揭示正積極布局免疫性不孕的精準診斷、再生醫療與外泌體的治療技術開發。 富禾生醫董事長、前北榮腫瘤醫學部部主任趙毅於開場表示,富禾生醫自2012年成立以來,逐步從腫瘤免疫領域拓展至自體免疫與幹細胞/外泌體研究,目前亦積極投入免疫性不孕的診斷與免疫細胞技術開發。富禾生醫以醫師與科學家緊密合作為核心,建構自有免疫功能分析平台(Immune profiling)及循環腫瘤細胞(CTC)分析平台,並透過AI輔助判讀將龐雜的數據資料快速轉化為臨床診斷可評估參考指標,目前已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包括Phyduxon細胞與EB病毒專一性CD8 T細胞技術。 此外,富禾生醫還設有符合GTP、ISO/IEC 17025 規範及TAF認證之實驗室,與台大、北榮、亞東等醫學中心展開臨床合作,持續以論文發表研究成果。未來將進一步透過AI輔助精準診斷及客製化醫療,推動免疫技術在不孕症、癌症與美容醫學的臨床應用,朝向整合性再生醫學平台邁進。 # 富禾生醫免疫功能分析平台 揪出不孕母親免疫失衡關鍵 # 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表示,過去疾病診斷多依賴基因檢測,但基因變異未必反映蛋白質或細胞功能的即時變化,真正關鍵在於免疫細胞與蛋白質的動態改變。為此,富禾生醫打造結合流式細胞分析與AI演算法的免疫功能分析平台,能藉由超過40種以上的螢光單株抗體所組成的創新抗體組合,分析出超過400種以上的免疫細胞族群,目前已應用於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分析準確率(AUC)超過9成。 近期,富禾生醫更將該平台拓展應用至免疫性不孕研究,與國內臨床醫師包括惠生保安婦幼診所院長宋碧琳醫師、愛群醫療集團院長賴榮年醫師等合作,分析不孕患者的免疫圖譜。 其研究發現懷孕失敗與NK1細胞異常升高、具調節功能的Treg與NKpreg細胞減少有關,進而破壞母胎免疫妥協(immune tolerance)機制;另外也觀察到Plasma B細胞過度活化,可能影響胚胎著床與胎盤穩定。富禾生醫正針對不同免疫失衡現象,建立個人化的免疫調節策略,冀望為難孕患者開創全新解方。 # 宋碧琳:免疫分類+個人化療法 助9成高風險不孕者成功懷孕 # 惠生保安婦幼診所院長宋碧琳分享她針對免疫性不孕與重複性流產治療上的臨床經驗。她指出,針對連續流產(RSA)或多次著床失敗(RIF)患者,傳統醫學常歸因於「運氣」,但實際上多可透過甲狀腺、自體免疫、凝血與染色體檢查找出潛在原因。 合作期間,她與富禾生醫研發團隊使用流式細胞儀分析患者周邊血液中的NK細胞及B細胞,發現周邊血NK細胞升高與胚胎著床失敗高度相關。在B細胞調控方面,她觀察到過度抑制會引起NK反彈並延長免疫恢復期,因此後續改採維他命C與NAC等抗氧化劑介入,藉此降低ROS、穩定B細胞功能,達到更穩定的免疫狀態。針對不同免疫狀況,她採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脂肪乳與魚油等個人化治療,以穩定免疫反應;對於TNF-α偏高患者,則合併使用抗TNF-α單株抗體(如Cimzia)與IVIG,但提醒需留意如肺結核等副作用風險。 綜合三項免疫指標,她建立分類架構並進行個人化治療,自2024年底以來,已為40名經歷三次以上流產或植入失敗的患者進行調控,臨床懷孕率達9成以上。她強調,除了胚胎品質外,維持免疫平衡才是成功懷孕的關鍵,呼籲醫界重視免疫評估與介入時機,並整合內膜環境與凝血管理,提升整體助孕成效。 # 賴榮年:成功懷孕是免疫妥協 無單一指標可預測 # 愛群醫療集團總院長賴榮年醫師指出,免疫性不孕治療尚未納入正式法規,現階段多處於臨床實作與探索階段,也尚未有單一生物標記可以預測、預防、診斷早期流產。但他對富禾生醫提出的AI免疫分類技術,以對應可能治療藥用深感啟發,認為未來能在不孕症、試管嬰兒上更有依據地調整療程、提升療效。 他提到,目前婦產科臨床醫師可透過NLR、PLR、MPV與β-hCG等簡易血球指標,初步判斷胚胎著床與妊娠可能性;其中雌激素(E2)、黃體素、胎盤生長因子(PlGF)、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等表現,亦可作為早期懷孕、胎盤問題的預測指標,提供實用臨床依據。 針對懷孕過程產生母嬰免疫介面,賴榮年認為從TH1發炎狀態轉向TH2免疫妥協是懷孕成功的關鍵,但僅依賴單一生物標記進行判斷,可能導致誤判與錯失介入時機。他指出,像是Treg細胞、IL-35、IL-10、IL-33、IL-15及子宮內膜自然殺手細胞(uNK cells)等皆扮演關鍵角色,這些都是在著床初期負責調節與清除老化的蜕膜細胞,亦是免疫妥協的重要指標。 他進一步分享,在月經初期檢測周邊血NK細胞與NKT1/NKT2等亞群,有助預測流產風險與對治療IVIG反應;也有文獻指出CD56bright/IFN-γ+/TNF-α+等可作為植入前評估/預測的指標。他提醒,植入前評估母體KIR與HLA基因組合同樣重要,例如HLA為AA型的女性對雙胚胎容忍度較低,宜考慮單胚植入,以避免免疫耗竭導致失敗。 # 不孕治療從免疫分類開始 […]
富禾生醫(7773)致力於免疫系統相關創新服務與研發,日前於BMC Cancer期刊發表了鼻咽癌(NPC)免疫細胞療法的新突破-EBaT8免疫細胞療法,其關鍵技術「一站式(One-Step)腫瘤專一性T細胞培養平台」於2024上半年獲得台灣發明專利(發明字號:I847775),該平台獨特之處在於只要能取得腫瘤或是病毒的相關蛋白序列,便能夠進行其專一性T細胞的開發,可望為更多不同癌種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過繼細胞療法選擇。 腫瘤專一性T細胞(TAA-specific T cells)是免疫細胞療法中關鍵性的角色,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表示:「目前腫瘤專一性T細胞的體外製備平台,例如:腫瘤浸潤細胞(TILs)的體外擴增、利用樹突細胞體外刺激或是基因轉殖T細胞(如: TCR-T或CAR-T)等技術,在操作步驟上較繁瑣、費時費工,將影響後續臨床應用及商業開發。」 為此,李總經理帶領研發團隊開發出創新的一站式(One-Step)腫瘤專一性T細胞培養平台,透過加入專一性的腫瘤抗原,促使周邊血單核球細胞(PBMCs) 中的樹突細胞活化腫瘤專一性T細胞,並運用獨特的細胞激素加速其擴增,達到縮短培養時間的目的,以EBaT8(IFN-a-induced EBV-specific CD8 T cells)細胞為例: 將Epstein-Barr病毒(EBV)腫瘤蛋白培養成EBV-CTLs,細胞製備的時間從3至4周縮短至9天,大幅減低治療時機延宕的風險,另外,在細胞產量及純度上也有顯著的提升。目前EBaT8針對EB病毒相關鼻咽癌(NPC)已完成藥品CMC與臨床前評估,並於亞東紀念醫院發起臨床試驗,以評估其安全性與初步療效。 富禾生醫董事長趙毅也分享產業的布局規畫:「我們開發的腫瘤專一性T細胞平台有針對多種病毒相關腫瘤抗原進行快速客製開發之潛力,亦具備高度模組化與可轉譯性,未來富禾生醫除了持續拓展產品線,致力為臨床醫師與病患帶來創新且精準的T細胞免疫療法解方外,更抱持樂觀積極的態度視研發進展評估技術開放授權(licensing)或策略合作的可行性,期望攜手國內外夥伴,共同推動T細胞免疫療法於癌症治療的臨床應用與國際佈局。」
日前,富禾生醫(7773)宣布其開發的免疫輪廓導向鼻咽癌診斷技術,已取得臺灣、日本發明專利(台灣發明字號:I890152、日本發明字號:7696971)。該技術可大幅提高鼻咽癌患者早期診斷的準確度,以達到及早治療、提升治療成效的目的。 富禾生醫表示,除了作為疾病診斷的輔助工具,其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專利平台,亦可依個人免疫細胞狀態提供合適的免疫療法建議,協助醫師進行更完善精準的診斷及個人化醫療。 富禾生醫董事長趙毅表示,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每年約有1400多人罹患鼻咽癌,死亡率將近五成,其中的關鍵是因為鼻咽癌的早期診斷挑戰性很高。由於鼻咽的構造複雜、影像檢查存在盲區,加上初期症狀表現高度多樣化,導致影像學與活檢技術經常難以及時偵測早期病變。 趙毅進一步說明,目前臨床上常用的EB病毒抗體與cDNA檢測,在靈敏度與特異性上有限,只適合作為輔助診斷的方法之一。多數鼻咽癌患者在疾病進展至晚期後才獲得確診,將會嚴重影響治療成效與預後表現。 針對這項未滿足醫療需求,富禾生醫開發出「免疫輪廓導向的全新診斷技術」,這項創新技術是一款高通量、客觀且可定量分析免疫細胞變化的診斷輔助工具,只需要少量周邊血樣本就可以進行分析。 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表示,這項技術結合多重螢光染色流式細胞術與AI機器學習演算法,全面搜索出癌症患者與健康人之間免疫細胞族群比例的差異,並建立疾病專屬的免疫指標。 其中,多重螢光染色流式細胞術涵蓋4種關鍵染色套組,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調節細胞、單核球與樹突細胞等,共計超過30種的標記分子,再透過AI機器學習演算法進行分析。 實證結果顯示,此預測模型的AUC達到0.98、靈敏度高達100%、特異性達90%,證實其為高準確率的診斷輔助工具。 李建謀表示,富禾生醫正持續開發免疫輪廓導向診斷技術的可能性,預計拓展運用至乳癌、肝癌、結腸癌、直腸癌等其他實體腫瘤的早期偵測與風險分層,也將其應用在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評估、癒後情形預測及療效追蹤…等用途;於此同時,富禾生醫也將與醫療資訊系統整合,投入AI診斷系統開發,期望創造出全自動化免疫輪廓診斷工具。 此外,富禾生醫的創新染色套組,亦規劃開發成標準化臨床檢驗試劑產品,未來可提供臨床實驗室或免疫分析中心作為標準檢測工具,為病患打造更快速、更精準的個人化醫療服務。 (責任編輯 / 吳培安) 文章來源 : 環球生技官網
撰文 | 環球生技 記者 彭梓涵 日前(13日),富禾生醫(7773)舉辦「2025免疫助孕醫學研討會」,邀請桃園惠生保安婦幼診所院長宋碧琳醫師、愛群醫療集團院長賴榮年醫師,分享個人免疫系統中,周邊自然殺手細胞(NK)與B細胞對生殖力的影響,以及免疫助孕的精準診斷,並分享臺灣在免疫性不孕診斷與治療方面的最新臨床經驗與策略。會中富禾生醫首度對外揭示正積極布局免疫性不孕的精準診斷、再生醫療與外泌體的治療技術開發。 富禾生醫董事長、前北榮腫瘤醫學部部主任趙毅於開場表示,富禾生醫自2012年成立以來,逐步從腫瘤免疫領域拓展至自體免疫與幹細胞/外泌體研究,目前亦積極投入免疫性不孕的診斷與免疫細胞技術開發。富禾生醫以醫師與科學家緊密合作為核心,建構自有免疫功能分析平台(Immune profiling)及循環腫瘤細胞(CTC)分析平台,並透過AI輔助判讀將龐雜的數據資料快速轉化為臨床診斷可評估參考指標,目前已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包括Phyduxon細胞與EB病毒專一性CD8 T細胞技術。 此外,富禾生醫還設有符合GTP、ISO/IEC 17025 規範及TAF認證之實驗室,與台大、北榮、亞東等醫學中心展開臨床合作,持續以論文發表研究成果。未來將進一步透過AI輔助精準診斷及客製化醫療,推動免疫技術在不孕症、癌症與美容醫學的臨床應用,朝向整合性再生醫學平台邁進。 # 富禾生醫免疫功能分析平台 揪出不孕母親免疫失衡關鍵 # 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表示,過去疾病診斷多依賴基因檢測,但基因變異未必反映蛋白質或細胞功能的即時變化,真正關鍵在於免疫細胞與蛋白質的動態改變。為此,富禾生醫打造結合流式細胞分析與AI演算法的免疫功能分析平台,能藉由超過40種以上的螢光單株抗體所組成的創新抗體組合,分析出超過400種以上的免疫細胞族群,目前已應用於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分析準確率(AUC)超過9成。 近期,富禾生醫更將該平台拓展應用至免疫性不孕研究,與國內臨床醫師包括惠生保安婦幼診所院長宋碧琳醫師、愛群醫療集團院長賴榮年醫師等合作,分析不孕患者的免疫圖譜。 其研究發現懷孕失敗與NK1細胞異常升高、具調節功能的Treg與NKpreg細胞減少有關,進而破壞母胎免疫妥協(immune tolerance)機制;另外也觀察到Plasma B細胞過度活化,可能影響胚胎著床與胎盤穩定。富禾生醫正針對不同免疫失衡現象,建立個人化的免疫調節策略,冀望為難孕患者開創全新解方。 # 宋碧琳:免疫分類+個人化療法 助9成高風險不孕者成功懷孕 # 惠生保安婦幼診所院長宋碧琳分享她針對免疫性不孕與重複性流產治療上的臨床經驗。她指出,針對連續流產(RSA)或多次著床失敗(RIF)患者,傳統醫學常歸因於「運氣」,但實際上多可透過甲狀腺、自體免疫、凝血與染色體檢查找出潛在原因。 合作期間,她與富禾生醫研發團隊使用流式細胞儀分析患者周邊血液中的NK細胞及B細胞,發現周邊血NK細胞升高與胚胎著床失敗高度相關。在B細胞調控方面,她觀察到過度抑制會引起NK反彈並延長免疫恢復期,因此後續改採維他命C與NAC等抗氧化劑介入,藉此降低ROS、穩定B細胞功能,達到更穩定的免疫狀態。針對不同免疫狀況,她採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脂肪乳與魚油等個人化治療,以穩定免疫反應;對於TNF-α偏高患者,則合併使用抗TNF-α單株抗體(如Cimzia)與IVIG,但提醒需留意如肺結核等副作用風險。 綜合三項免疫指標,她建立分類架構並進行個人化治療,自2024年底以來,已為40名經歷三次以上流產或植入失敗的患者進行調控,臨床懷孕率達9成以上。她強調,除了胚胎品質外,維持免疫平衡才是成功懷孕的關鍵,呼籲醫界重視免疫評估與介入時機,並整合內膜環境與凝血管理,提升整體助孕成效。 # 賴榮年:成功懷孕是免疫妥協 無單一指標可預測 # 愛群醫療集團總院長賴榮年醫師指出,免疫性不孕治療尚未納入正式法規,現階段多處於臨床實作與探索階段,也尚未有單一生物標記可以預測、預防、診斷早期流產。但他對富禾生醫提出的AI免疫分類技術,以對應可能治療藥用深感啟發,認為未來能在不孕症、試管嬰兒上更有依據地調整療程、提升療效。 他提到,目前婦產科臨床醫師可透過NLR、PLR、MPV與β-hCG等簡易血球指標,初步判斷胚胎著床與妊娠可能性;其中雌激素(E2)、黃體素、胎盤生長因子(PlGF)、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等表現,亦可作為早期懷孕、胎盤問題的預測指標,提供實用臨床依據。 針對懷孕過程產生母嬰免疫介面,賴榮年認為從TH1發炎狀態轉向TH2免疫妥協是懷孕成功的關鍵,但僅依賴單一生物標記進行判斷,可能導致誤判與錯失介入時機。他指出,像是Treg細胞、IL-35、IL-10、IL-33、IL-15及子宮內膜自然殺手細胞(uNK cells)等皆扮演關鍵角色,這些都是在著床初期負責調節與清除老化的蜕膜細胞,亦是免疫妥協的重要指標。 他進一步分享,在月經初期檢測周邊血NK細胞與NKT1/NKT2等亞群,有助預測流產風險與對治療IVIG反應;也有文獻指出CD56bright/IFN-γ+/TNF-α+等可作為植入前評估/預測的指標。他提醒,植入前評估母體KIR與HLA基因組合同樣重要,例如HLA為AA型的女性對雙胚胎容忍度較低,宜考慮單胚植入,以避免免疫耗竭導致失敗。 # 不孕治療從免疫分類開始 […]
富禾生醫(7773)致力於免疫系統相關創新服務與研發,日前於BMC Cancer期刊發表了鼻咽癌(NPC)免疫細胞療法的新突破-EBaT8免疫細胞療法,其關鍵技術「一站式(One-Step)腫瘤專一性T細胞培養平台」於2024上半年獲得台灣發明專利(發明字號:I847775),該平台獨特之處在於只要能取得腫瘤或是病毒的相關蛋白序列,便能夠進行其專一性T細胞的開發,可望為更多不同癌種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過繼細胞療法選擇。 腫瘤專一性T細胞(TAA-specific T cells)是免疫細胞療法中關鍵性的角色,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表示:「目前腫瘤專一性T細胞的體外製備平台,例如:腫瘤浸潤細胞(TILs)的體外擴增、利用樹突細胞體外刺激或是基因轉殖T細胞(如: TCR-T或CAR-T)等技術,在操作步驟上較繁瑣、費時費工,將影響後續臨床應用及商業開發。」 為此,李總經理帶領研發團隊開發出創新的一站式(One-Step)腫瘤專一性T細胞培養平台,透過加入專一性的腫瘤抗原,促使周邊血單核球細胞(PBMCs) 中的樹突細胞活化腫瘤專一性T細胞,並運用獨特的細胞激素加速其擴增,達到縮短培養時間的目的,以EBaT8(IFN-a-induced EBV-specific CD8 T cells)細胞為例: 將Epstein-Barr病毒(EBV)腫瘤蛋白培養成EBV-CTLs,細胞製備的時間從3至4周縮短至9天,大幅減低治療時機延宕的風險,另外,在細胞產量及純度上也有顯著的提升。目前EBaT8針對EB病毒相關鼻咽癌(NPC)已完成藥品CMC與臨床前評估,並於亞東紀念醫院發起臨床試驗,以評估其安全性與初步療效。 富禾生醫董事長趙毅也分享產業的布局規畫:「我們開發的腫瘤專一性T細胞平台有針對多種病毒相關腫瘤抗原進行快速客製開發之潛力,亦具備高度模組化與可轉譯性,未來富禾生醫除了持續拓展產品線,致力為臨床醫師與病患帶來創新且精準的T細胞免疫療法解方外,更抱持樂觀積極的態度視研發進展評估技術開放授權(licensing)或策略合作的可行性,期望攜手國內外夥伴,共同推動T細胞免疫療法於癌症治療的臨床應用與國際佈局。」